文化咖·钱报读书会:《唐山大地震》原著张翎讲述战争与爱
唐山信息港 发表于:2017-8-11 21:33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4862
张翎80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赴加拿大留学;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9c9770f331a2166e6865390dd545ef2d.jpg

张翎的代表作有《流年物语》《余震》《金山》《雁过藻溪》等。小说曾多次获得两岸三地重大文学奖项。
冯小刚执导电影《唐山大地震》正是改编自她的中篇小说《余震》。
“张翎是一个特别有胆气的作家。”冯小刚说,“从《余震》到《劳燕》的写作,她持续直视生命褶皱深处的创伤和疼痛;同时她也是一个特别有温度的作家,她笔下的人物无论深陷多么幽深的苦痛,最终都能带着光实现自我的一个更新。读完她的作品,也就了解了一个民族战胜苦难的强大心理基因。”
8a54593a915b473a909f96c490aabce5.jpg

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劳燕》是一部在国际背景之下展开的中国抗战小说,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涉及美国海军秘密援华使命的文学作品。
《劳燕》独特的叙事方式,通过三个鬼魂追忆往事展开——
美国牧师麦卫理:“至今我尚清晰地记得七十年前那天里的每一个细节。”
美国一等军械师伊恩·弗格森:“假若我们各自的生活是三个圆,那么她,就是这三个圆的交汇点。”
抗战老兵刘兆虎:“可是战争的手一抹,就抹乱了世间万物的自然生长过程。我们都没时间了,我没时间逐渐生长爱情,她没时间悠悠地长成大人。”
鬼魂轮番上场,吐露出各自所知。读者得以在多声部的讲述中将故事拼图——
日军空袭,留给美丽的茶园一个惊心的弹坑。母亲惨死,阿燕孤零零地留在这个凶险的世界。中美合作训练营的成立,让两个美国人走进了阿燕的生活,一个是行医的牧师,一个是训练营的教官。而青梅竹马的恋人刘兆虎的入营,使得阿燕和这三个男人的关系更为复杂。牧师收留她并教会她行医,她就是凭借这个技艺,度过艰难的日子,并在最危急的时候,为刘兆虎撑起一个遮蔽风雨的小屋……
三个鬼魂,三个圆;在战争下的中国,三个男人与一个因遭日寇强暴而逃离家乡的阿燕之间,产生了复杂纠结的情愫。这个少女——姚归燕——是这三个男人,也是《劳燕》的交汇点。
虽然视角来自男性,但女主人公阿燕并不是被动、怯懦的。被战争摧残的她习医治病,陪伴身边的人,宽容恋人刘兆虎的丢弃。她的坚韧和脆弱在三种注视之下得到了表达。
张翎更将书信、日记、新闻报道、地方志、戏文等材料糅合进小说之中,进一步丰富了叙事。
以这样的方式,张翎写出了一枚硬币的两面:吞噬众生的战争和刻骨的情感。
“如何合理地完成一种战争的叙事想象,如何营构编织人物之间的曲折关系,《劳燕》的示范性意义价值,无论如何不容低估。”文学评论家王春林在《战争中人性与命运的裂变》一文中写道。
面对历史,张翎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是严谨的。就《劳燕》而言,她在美国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然后又实地走访了当时中美特种技术训练营存下来的中美老兵,并亲自去当年的训练营做实地采访,保证小说中确实的时代背景以及凿实的细节呈现。

54d98074dc86966fcc5a0d305ec6bb5c.jpg

诗篇 23: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
“张翎的小说语言细腻而准确,”作家莫言说,“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受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
有评论者观察,与她之前的作品相比,张翎在《劳燕》中语言更为洗练、节制。《劳燕》的语言在很多细微处灵光闪烁,精妙准确。让读者不仅被故事所吸引,更是于语言的美感中增强小说的阅读快感。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