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艺乐亭泥人有了更多“香火”传人
tangshan 发表于:2018-1-18 19:1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261
在自己的泥人天地里浸淫了将近50年,62岁的赵玉明现在是河北省乐亭县唯一被官方认可的"乐亭泥人"传承人。
乐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乐亭皮影、乐亭大鼓和乐亭地秧歌3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乐亭泥塑也是当地民间主要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之一。对赵玉明来说,成为"非遗"传承人,是荣誉,但更是一种责任。他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但必须亲自带徒传艺,避免这项"非遗"失传。"传承好它,既光荣了自己,又回报了国家,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赵玉明说。
乐亭泥人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早期的乐亭泥人多为农村手工艺人用模具生产的儿童玩具。上世纪30年代开始,乐亭盛行曲艺,具有装饰收藏价值的手工捏制"文艺泥人"开始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乐亭的一些村庄曾出现过不少作坊,但售价很低,一个泥人甚至只能卖几分钱。虽然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乐亭泥塑艺人仍靠制售泥人补贴家用。直到上世纪末,泥人等泥制品还是很多儿童常有的玩具。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成为玩具生产和消费大国,各种"高大上"的玩具充斥大小商场,显得"土气"的乐亭泥人渐渐"失宠"。
一些像赵玉明这样的老艺人却选择了对传统泥人制作的坚守。乐亭县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主任石彩虹说,政府鼓励老艺人们尽可能挖掘传统技艺,在原汁原味保留其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需求不断发展创新,让这门手艺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留住美丽乡愁。
当地政府采取的扶持措施除资金补贴外,还鼓励民间艺人多出作品、多参赛、多为群众表演,积极为有成就的民间艺人申报各级非遗传承人。
随着扶持力度加大,在一些泥塑世家,父母开始积极支持子女从事他们放弃多年的手艺。
今年31岁的"80"后董壮壮是地道乐亭人。他生于泥塑世家,从太祖父一辈开始,家里都是当地的泥塑艺人,他现在是家族第四代泥塑传人。
虽说自幼受家庭艺术环境的熏陶,长大后也走上了从艺之路,但董壮壮2008年从大学雕塑系毕业后,却在外工作了好几年。最后他还是选择回乡,准备依靠泥人制作创业。
在董壮壮心里,乐亭泥人与乐亭大鼓、皮影戏等"非遗"一样重要,养活了好多代人,百姓喜闻乐见。"我现在做的一切,就是不想让乐亭的特色文化失传,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它。"他说。
现在,董壮壮越来越痴迷于泥塑,经常吃睡都在自己的作坊里。董壮壮的母亲宋景艳是他的泥塑启蒙老师之一。看到儿子把并不厚实的家底往泥塑上投,她仍支持儿子"好好往上学"。
董壮壮的妻子张云青是他的同班同学,她坦承一开始曾经质疑过丈夫的选择。"结婚后,我们对今后的生活道路,纠结了好长时间。"她说,丈夫常对她说,他心里一直想着传承泥塑,而且还要求5岁的儿子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能丢掉它。
虽然现在泥人生意并不好做,一时半会还不能靠它养家糊口,但张云青最终选择理解丈夫。
董壮壮现在的泥艺已精进不少。他经常参加各种展会,作品还曾被孟加拉国达卡大学收藏。最近他还准备去日本考察,想着进一步改进乐亭泥人的制作工艺。
2017年,乐亭泥人被河北省列入省级"非遗"目录,赵玉明也有望成为乐亭泥人的第一位省级"非遗"传承人。
对于今后的打算,这位老艺人的想法与年轻的董壮壮不谋而合。"必须还要再努一大把力,必须从泥人的制作水平上提高一大步。"他说。
目前乐亭泥人已进入校园,乐亭县第二和第四实验小学已经率先开设了泥人制作课,更多年轻传承人的涌现计日可期。
乐亭县教育局美术教研员岳静说,校园是一片传承的沃土,把家乡的"非遗"请进校园有着非凡意义,孩子们在玩和学中提高了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最重要的是,这门老手艺能够"接力"传下去。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