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不争春花自香——访大乐亭鼓艺人董春梅和她的“永乐书社”
tangshan 发表于:2016-6-16 12:0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186
2016年5月9日,迁安第一家曲艺会馆——“永乐书社”在奥特宾馆二楼曲艺厅正式鸣鼓开张。书社“掌柜”是乐亭大鼓优秀演员董春梅。丈夫胡智钧是我市著名的三弦琴师,夫妻二人配合默契,一唱一和,共同孕育出了迁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永乐书社”。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相传1850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春梅自幼学习乐亭大鼓,16岁开始登台演出,唱红东北、享誉津唐,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在一个暖暖的春日午后,笔者怀着对这位大鼓艺人浓厚的好奇心来到奥特二楼“永乐书社”曲艺厅。这里董春梅正在表演长篇乐亭大鼓《大隋唐》。台上表演鼓琴悠扬、声情并茂;台下观众座无虚席、神情专注……在一段悠扬动人的“快流水”板式数唱之后,董春梅手中的“醒木”终于落与书案。表演结束,我们开始了交谈。我叫董春梅,1963年出生在滦县榛子镇龙坨乡鲁家庄村,因为父亲喜爱古书和皮影,从小就立志学乐亭大鼓,开始是和村里的失明老人学。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位说书的先生,看我伶俐聪慧,勤奋好学,就领着我去演出。那个时候还只是会唱几句,可那个年代正是粮食短缺的年头,在外边吃得好,自己挣几块钱能买件花衣裳,觉得很好玩儿,就认真地学起来了。开始也没有段子,就和别人要段子。老师们觉得我好学,就支持我,给我段子,就这样走上了这行。滦南有一位老先生会说书,但是没到外面说过书。他有个孙女叫孙兰英,自15岁就会说长篇大书了,我和她在一起时间最长,她爷爷非常喜欢我唱的大鼓书,这位爷爷给我一部《白金哥私访》书辞。从此我就说大书了。后来我拜唐山刘起先为师,教了我一部《刘秀走国》,后又说《大隋唐》、《罗通扫北》、《薛礼征东》、《薛丁山征西》、《杨金花夺印》、《包公案》等多部书。开始在农村演出,每年都是农闲了去演,几乎走遍了唐山各个县区。从1989年开始在书馆里演出。记得第一次是在中秋节后,唐山市古冶林西王家书馆,一直演到过年。1990年春天在唐山评书老艺术家段少舫家书馆演出,从春天一直唱到五月节才结束。说书人讲得是一说就是一节,一大节是四个月,一小节是三个月。每年我都要站八个月书馆。五月节前在家乡农村演出,五月节后就去书馆。1991年春天又去了辽宁鞍山辉霞书馆演出。中秋节过后到了辽宁沟帮子、北镇、兴城,长春,牡丹江等地演出。东北人非常喜欢我唱的大鼓书,每到一地就像过年一样的请我们,这叫上马饭。演完了一节要回家了吃下马饭。在演出的时候人少了,观众自愿掏钱给我们补上。来到迁安以后,我的乐亭大鼓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百姓的认可。每年参加惠民演出,观众都不愿意离去,说还没听够呢!这令我非常激动和感慨。于是我和丈夫胡智钧就有了开书馆的想法,但是又怕百姓花钱听书不认可。我们的经济来源就是靠胡智钧打工开班车和我说书挣点生活费,还要供养一个十三岁上学的孩子。但是,每当我想起领导的鞭策和鼓励,还有广大观众听书时那渴望和期待的眼神,同时也为了我们喜欢乐亭大鼓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胡智钧毅然辞去了开班车的工作,我也婉言谢绝了外地高薪的聘请,创办了“永乐书社”说书馆。每天下午坚持说书演唱,这期间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和压力……
听着她的讲述,我感到了她有一种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有一种涩涩酸楚。他们夫妻毕竟没有了固定收入,书社场地需要房租,家里几口人需要生活费用,这使他们很纠结。社会主义文艺之路是一条充满心血、汗水和辛苦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成功、掌声和鲜花的道路。许多人在这条路上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兢兢业业,他们就是这条路上的探路者。董春梅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年富力壮的岁月献给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事业,献给了那些欣赏、喜欢她作品的广大观众,为迁安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冀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董春梅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怀揣春天美好的梦想,走在“春梅绽放”的路上,我们祝愿她早日能梦想成真!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