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党员的为民情怀
环网 发表于:2016-8-8 09:3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142
一位老党员的为民情怀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赵顺明 张卫国 王艳君)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位优秀党员就是一根标杆。唐山卧龙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滦县王店子镇簸箕掌村68岁的老党员张岐,虽然年近古稀,仍时刻不忘党的恩情,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也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他说:“新时期的党员,不是一种称号,更不是一种资本,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为家乡做事是党员责任
  以前,簸箕掌村是一个“三面环山、吃水靠肩、种地靠天”的穷山村,交通闭塞,水源匮乏,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没有一间漂亮的房子。每次回家,家乡的落后面貌都会深深刺痛张岐的心,他睡不着觉了。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下来后想为家乡做点事儿,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正是这朴实的想法,使张岐把他的晚年献给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献给了他深爱的父老乡亲。
  张岐, 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入党。在玉田县工作40年,曾任公社团书记、马头山乡副乡长、玉田豪门园林公司董事长等职。办完退休手续,很多单位想高薪聘请他,他都没有去。2013年,他带上一生的积蓄和30年创业的经验,毅然回到簸箕掌村,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回报家乡父老。
  带领群众致富要有好思路
  让家乡致富的梦想,曾魂牵梦萦了张岐几十年。回村后,张岐入组进户,开展调查研究,摸透了村情现状和乡亲们的意愿。同时,他结合村“两委”干部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及党员会议,集体研究讨论,感觉簸箕掌村的发展不能走传统农业发展的老路,必须创新思路,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思路确定以后,张岐主动联系镇党委,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外出走访考察学习,明方向、定目标,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最终与村民达成共识,决定与河北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引进“三优”苹果,成立唐山卧龙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暨滦县簸箕掌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观念变、天地宽。放开了思想的簸箕掌人也放开了手脚。村民以自愿土地入股、自愿土地转包、自愿置换土地的方式,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碎片化沟壑纵横的山地,整理成可机械化作业、可微灌的现代农业产业用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土地由小块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机械化、工业化发展的路子。
  创新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
  张岐和村“两委”探索推进了“五三模式”,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在资本上“三资共建”,整合河北农大高科技资本、工商资本、农业资本,三方资本一起干农业。在技术上“三优并举”,即优良品种、优良的砧木、优化的配套技术。在经营主体上“三股合一”,即地股、银股、身股三股合一共同创业,现有60%的农户土地入股,40%的农户土地转包。在管理上“单元三管”,把果园分成15亩一个标准单元,专家教授管技术、合作社管生产方案及标准、农户只管按标准作业,建立同舟共济、按劳计酬的盈利机制。在产业链上实现“三位一体”,即企业、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公司负责打市场创品牌,合作社负责生产,农户负责劳务。
  “四金”机制鼓起农民钱袋子
  为更好让农民受益,张岐创新了引领乡亲共同致富的股金、地金、薪金、全金的“四金”机制。“股金”即农民资金入股,可按股分红,果园6年进入稳产期时,每亩地产值在3000至4000公斤,每亩实现收益3万元以上,预计全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地金”即土地流转收益,在进入分红期前,入股土地每亩补助400元,流转的土地每亩补助800元,农民通过土地可获收入。“薪金”即农民通过劳动每亩可获得劳务费1800元,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27000元。“全金”即农村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能人、技术能手可依托卧龙谷品牌商标,增加收益。同时,吸引周边更多农民土地入股或转包,以苹果生产为核心,实现果品种植、生产、储存、加工、销售、特色养殖一体化融合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山花烂漫、果品飘香、村美人欢,成为城里人羡慕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张岐,一个从山沟里走出的老党员,以农民的质朴、现代企业家的胸怀,致富不忘家乡,以科技开拓出“农民共同富裕、农业生态高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为簸箕掌村注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的腾飞抹上了浓重的一笔。卧龙谷生态农业科技园项目先后被评为唐山市农业现代化产业优秀项目、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山区优质苹果科技示范基地、省现代农业产业核心园区。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