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收藏品销售“盯上”老年人
环网 发表于:2017-1-16 08:4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580
免费送礼品 大打亲情营销牌

记者调查 收藏品销售“盯上”老年人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我父亲把20多万元的养老钱都买了收藏品,纪念金币、字画、邮票、连号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我爸花光了省吃俭用存下的积蓄,这还不算完,他还要借钱去买,怎么劝都不听。”近日,市民王先生一家为老父亲痴迷购买收藏品而烦恼不已。
  2016年初,王先生的父亲接到了一家文化交流公司的电话,说是他被抽中为幸运客户,可以免费获得价值2000元的玉坠,让老人尽快领取。王大爷觉得喜从天降,“不管值不值2000元,反正是白给的,不要白不要。”王大爷随后来到了那家文化交流公司领取礼品。店里的工作人员可热情了,为他倒茶送水、嘘寒问暖,然后给他介绍各个产品的收藏价值。一来二去,王大爷没禁住诱惑,开始购买收藏品,一开始也就买几千元的,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一万元、两万元、三万元……王大爷买上瘾了。
  王大爷购买收藏品,起初瞒着家人,把这些东西收在了老家的一间平房里。直到听说王大爷和别人借钱,家人才发现。面对一屋子各式各样的收藏品,王先生一家无可奈何,他们拿其中的几件玉器去鉴定,鉴定部门说是玉,但是拼接的,至于价值多少,鉴定部门不出价。“也不知这些东西是真是假,即使是真的,估计价值也没那么高。”王先生无奈地说。
  记者来到这家公司暗访发现,该公司出售的收藏品少则四五千元,多则四五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记者询问:“公司属于什么性质的?”工作人员答:“理财投资。”随后,该工作人员热情邀请记者到店内参观。店里摆放着五六个玻璃展柜,展示着书画、纪念币、手串、国外纸币等收藏品。
  市民张先生从事收藏品行业多年,他告诉记者,这是商家惯用的“钓鱼”手法,先通过短信、电话抛出免费领奖品的“诱饵”,将顾客邀请到店里。当老年人来到一个全是陌生人的环境,脑子很容易发热,接待员再左一个“大爷”、右一个“大妈”地叫着,往往会让老年人放松警惕。面对并不懂行的老年人,接待员会用很多“高大上”的词汇来介绍玉、币、字画等收藏品。此外,商家还喜欢打出“亲情牌”,总是提示升值后可以给孩子留下一笔财富,不少老人为此心动。
  业内人士陈女士告诉记者,不少老人购买收藏品都是抱着“投机”的心态,这是导致其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实际上,鉴别收藏品的价值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经历。“即便一些收藏品是真的,但是否可以升值,是值得商榷的,万万不能盲目购买。如果真的想要收藏,最好还是去一些有资质、有口碑的收藏公司。一定要记住,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收藏品市场水很深,投资具有很大风险。”陈女士说。
  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有经营性公司都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如果要购买收藏品,一定要先核实经营者的资质,面对那些增值的承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交易时应索要相关凭证,为日后维权留下证据。
  在此,记者提醒老年朋友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最好不要轻易涉足,但凡需要动用大笔钱款的时候,最好多跟儿女及亲朋好友商议。作为儿女,也应该在平时多关心老人,不要让他们觉得孤单。
  记者赵春卉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