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为啥这么多以“屯”为名的村庄?新军屯是最早带屯字的地名!
唐山信息港 发表于:2017-2-16 23:02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4914
提起屯大家都不陌生,在唐山大地的自然村落中,以屯为称的地名共有122处。这些屯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官屯,如刘官屯、李官屯、朱官屯等共有37处;其二是家屯,如梁家屯、周家屯、陈家屯等,共有29处,二者占半数以上。当然还有一些按方位地貌而称的屯,以及孩儿屯、新军屯等较为独特的村称。历史将众多屯的地名留在唐山大地,也为我们留下了屯的历史演变的脉胳。新军屯是最早带屯字的地名
屯是个非常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屯字。在商周时期,屯的读音为纯,其含义为衣服鞋帽的镶边。屯又一含义为大的意思,如《诗经·小雅》“锡尔纯嘏”中的纯嘏,即为大福之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屯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与军队联系在一起,如屯兵、屯田等,有了聚集的意思。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北上远征乌恒,在新军屯一带召募新军,补充兵力和粮草,因此留下新军屯的地名,这是唐山最早带屯字的地名。唐太宗于贞观十九年二月亲率大军从洛阳出发,经幽州、过碣石、出榆关,连克四城,平定辽东。十一月入榆关返回幽州。唐太宗曾在唐山一带多处驻军屯兵,相传迁西县的罗屯便是当年太宗屯军之处。后世河南移民迁此建庄,为借此处曾是太宗驻兵屯军之处的洪威,百邪不敢侵入,便取名为“落甲屯”。因落甲屯与罗家屯谐音,日久,便唤成了罗家屯。其后因唤得口顺,又唤成了罗屯沿用至今。后来,蒙古族兴起,先灭金后灭宋,建起大元帝国。元统治中原大地90年间,仍沿续“屯田”的国策,但其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元代的屯田制度有3种,即卫屯、军屯和民屯。其中以卫屯最多,卫屯加上军屯,就占去了全国大部分田地,由俘获的“奴隶兵”和“汉良民”来耕种。“汉良民”即所谓的战后扩地中的“新降户”。“民屯”是将有特长技艺的汉民集中在一起,充当煮盐工或采茶工。三者均处于半奴隶状态,由军队监管,采用高压酷刑进行统治。许多人难以生活下去,经常发生集体逃亡、集体抗暴的事情,甚至啸聚山林反抗元朝。由于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生儿育女,所以留下的元朝的地名也极少。带屯字的地名多数建于明朝唐山大地,带屯字的地名多数建于明朝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长城边塞依然实行屯田制,实行军屯和民屯,但已和元朝截然不同。取消了奴隶兵,军队中的士兵三分守城,七分种田,也就是军屯;民屯是召募移民来边塞定居补充耕户,并诏示天下禁止俘获或抢掠和买卖良民为奴。如发现庶民家中存养奴婢者,将被杖击一百,并立刻释放奴婢从良。实行极轻的税赋政策,鼓励民屯的积极性。无论是官府给牛或自备耕牛的农户,均为每亩田只收一斗租。这些政策对于明朝初期的恢复农耕、补充国库军粮起到重要作用。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再次下诏,号召迁移民来长城边塞开荒种田,并规定“每户给田十五亩又二亩菜田,如有余力多开荒者,新田免交租税” 。此举极大地促进了移民北迁长城一带屯田开荒。明成祖继位迁都北平后,更加重视屯田。永乐元年,明成祖下诏让各地流民迁居京都四周、京东长城一带屯田,对迁此的农户,特免三年差税。永乐二年,又下诏从江淮地区大批向京东大地移民。于是,唐山大地出现了移民潮,民屯骤增。为便于对移民的管理,规定“土民为社,移民为屯,”土民即原居住民和先来的移民,永乐二年之后迁来的为新移民。滦州一带共建社41处,屯26处。此后的移民村落皆以屯称,其中的“官屯”为军垦户,其收成十分之一交军粮; “家屯”为民屯户,即举家迁来,以族中大姓为称。按地域分布,大多集中到丰润、遵化、玉田三县,带屯的地名,丰润有22处,遵化有23处,玉田有41处,这也凸显了当时移民定居的情况。至此,就理清了屯的来龙去脉,文章也就此打住。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