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丰润小伙儿张天伟养殖蝗虫年挣15万多元
tangshan 发表于:2017-8-31 15:5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947
一排排白色塑料养殖大棚旁,面庞清秀、精干利落的张天伟笑着介绍自己多年来的养殖情况。这位25岁的小伙子出生于丰润区白官屯镇燕子河村,在缺资金、缺项目,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经历了中专毕业后的迷茫期,最终他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怕吃苦、执著追求的劲头,靠养殖蝗虫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觅得商机 萌生养蝗创业想法
2010年,从玉田职教中心毕业后,18岁的张天伟被分配到保定长城汽车公司工作。身体不好,加上远离家乡,从心理上也特别不适应,张天伟的情绪开始低落。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和一位本家叔叔学开挖掘机。开挖掘机的工作地点大多在山区,工作枯燥,加之很难与外面接触,张天伟对自己的未来感觉越来越迷茫,迫切希望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2011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天伟从媒体上看到一条养殖蝗虫致富的信息,他豁然开朗,开始多方查阅养殖蝗虫方面的资料,得知蝗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是理想的高营养食品,虽然已有一些人通过养殖蝗虫发家致富,但蝗虫作为特种养殖,接受的还是很少一部分人,这可能是一个机会。经过近半年的考察,张天伟决定养殖蝗虫,开始自己的创业路。"刚开始父母都不同意我的想法,他们认为蝗虫就是蚂蚱,是田间的害虫,田间随处可见的东西怎么可以养殖再来卖?又有谁会买呢?"面对父母的反对和质疑,张天伟没有放弃,他用各种养殖成功的事例和数据说服父母。看着儿子执著的态度,加上得知一位亲戚也正在进行蝗虫养殖,父母最终同意了张天伟的想法。
大胆尝试 挣到人生第一桶金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2012年5月,张天伟在自家院内建起了4个长10米、宽7米的养殖棚,引进了最适合本地养殖的蝗虫卵。"遇到不懂的,我就从网上查资料、向有经验的蝗虫养殖人讨教经验!"张天伟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第一年在院内实验养殖了两茬蝗虫,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得到了父母的认可。
有了家人的支持,就有了强有力的后盾。2013年4月,张天伟投入8万多元,承包了15亩地,建起了20个大棚,开始成规模地养殖蝗虫。然而由于缺少经验,他的这次养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4月初开始建大棚并引进幼苗,没想到大棚刚蒙上四五天,就被一场大风掀开了。夏天温度高,阴雨天气多,稍不注意蝗虫的食物就会发霉,就可能导致蝗虫肠炎、霉中毒等,严重的时候,一个大棚的蝗虫剩下不到七分之一!"回想最初的艰辛,张天伟感慨颇多。为了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张天伟经常在30多摄氏度高温的大棚内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仔细观察蝗虫吃食、产卵等情况,有时热晕在大棚里。
看着张天伟的辛苦,父母十分心疼,但张天伟却一点也不在意,在他看来,创业的路上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只要坚持不懈找准路子,困难就一定能解决!
坚持不懈 养殖路越走越宽
就这样,凭着执著的精神和骨子里不服输的干劲,张天伟的蝗虫养殖创业路越走越顺畅。从2012年初试验养殖挣得人生第一桶金,到2013年遭遇挫折,再到2014年开始赢得更多利润,张天伟不断地寻找更好的养殖方法。他还经常到天津、北京、山东等地考察,一边学习其他地方的养殖经验,一边开发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张天伟蝗虫养殖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40亩,养殖大棚30个,年利润15万至20万元。
如今,在张天伟的带动下,同村10家农户加入了养殖蝗虫的行列,玉田、丰南、古冶等地也有20多户加入其中。"现在经常有人上门来讨教养殖蝗虫经验,还有来自安徽、哈尔滨等地的!"张天伟十分骄傲。他说,随着养殖户的增多,他也在探索蝗虫的深加工技术,未来,他希望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