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竟有这么牛的大学,很多人不知道!
唐山信息港 发表于:2017-9-9 15:21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5958
老交大棚户区搬迁安置后,唐山市将对原址560亩土地重新进行规划,对老交大部分校区进行复原,部分民居进行保留和修缮,高标准建设老交大博物馆公园,充分展示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打造高品位的文化旅游项目。以此为契机,实施老交大区域2010亩企业用地搬迁改造,带动老交大区域以东2280亩及老火车站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的开发改造,打造新的城市业态,加快推进中心区向南拓展,增强中心城市吸附力。这座唐山老交大博物馆公园的面积是凤凰山公园的将近两倍!唐山竟有这么牛的大学!

它被誉为“东方康奈尔”,毕业生创造7比1秒杀清华的战绩;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在中国开创四年本科制、设置毕业论文等现代大学管理体系;他先后培养出57名国内外著名院士,中科院、东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科大、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乃至清华大学等10余所著名院校都流淌着它的血脉。它就是大名鼎鼎却又不为人知的唐山老交大,一段属于河北的中国百年名校传奇。
光绪御批秦皇岛创建1896年10月29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上奏朝廷,请设铁路学堂,获光绪皇帝批准,唐山交通大学的起源——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应运而生。如今,从山海关火车站往西,穿过一条小街,仍能看到其旧址——一个灰砖灰瓦青砖墁地的老四合院。当时的中国,科举取仕还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而在山海关的这座院落里,传出的却已经是洋教习用英语讲授西方科技知识的声音。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实行严进严出。第一届第一、二班学生毕业时,39人中只有17人得到毕业证书。而在招收的第三批学生20人中,到校后又送到路局机关测试,只录取了6名,其余的就地遣散。就在首届学生毕业不久,八国联军入侵,校舍被俄国军队侵占,学校被迫停办。尽管只培养了一届毕业生,但这些学生和部分肄业生还是在詹天佑的力荐下,参加了京张铁路建设。

袁世凯唐山复建
e0835a5638ddc6cfd3dae4f77b6eec44.jpg

1905年5月7日,时任直隶总督、京张铁路总办的袁世凯下发饬令,在唐山复建铁路学堂。校址与唐山铁路机器厂(即唐山机车车辆厂的前身)仅一路之隔,距火车站仅1公里。

1907年初,占地百余亩的西式学堂在唐山建成,校名也改为唐山铁路学堂(即后来的唐山路矿学堂)。复建后的铁路学堂建筑全部采用欧美大学园林式设计风格,仿照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建筑风格。据当时英国《工程师报》报道,至1911年前后,该校教学实验设备之精良,图书资料之丰富,不仅排名于全国高等学校之前列,而且也不逊色于当时的香港大学,从而被誉为当时全国四大实业学府之一。

茅以升为母校赢“东方康奈尔”桂冠
ef45773b0ed612880fbebac12d90bd5d.jpg

在中国,知道茅以升的人不少,可知道茅以升与唐山以及唐山交通大学历史渊源的就不多了。1916年,茅以升从唐山交通大学的前身唐山路矿学堂毕业后,考取清华官费留学研究生,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因此茅以升也成为唐山交大历史上“最重量级”的校友之一。

6b71bcc77bbffa3fa0bbbd2a329996e3.jpg

茅以升有五个早,分别是大学毕业早(18岁)、留学早(21岁)、得博士学位早(24岁)、当大学教授早(25岁)、当大学校长早(29岁)。茅以升从唐山路矿学堂(唐山交大前身)毕业时不仅年岁早,而且成绩好,年年考第一。

f8adfaeed7a69af3dd0d43d1f8398715.jpg

茅以升留学康奈尔大学,仅仅一年之后,茅以升捷足先登,一举拿下硕士学位。毕业典礼上,康奈尔大学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当时唐交校名)来的研究生,一律免试入学。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21年该校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之后。
唐山交大也因此赢得了“东方康奈尔”的美称。而茅以升这位为唐山交大赢得殊荣的杰出校友,在其后的岁月里,更曾四度出任母校校长。
小而美秒杀清华

daaf9247d44a2cda21d0abdc0c808aba.jpg

事实上,在唐山交大毕业生中,成绩优异的茅以升虽然出类拔萃,却绝非孤例。在1937年庚子赔款留学考试中,除清华大学考取1人外,其他7个名额全部为唐山交大毕业生考取。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工程先驱杜镇远、赵祖康、胡博渊、李温平、侯家源、庆承道,著名科学家黄万里、林同炎、林同骅、周惠久、张维、严恺、钱崇澍等都是抗战前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与同时代的名校清华、北洋大学及上海交大相比,唐山交大始终是小而精干,很长时间只有土木、矿冶两系,每年招生人数在百人左右,而淘汰率又极高,有时在一半以上。但作为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唐山交大却为中国贡献了一大批铁路、采矿、冶金方面的专家、学者,为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山交大辉煌的办学成就,与其较早建立了一套制度化的现代大学的管理体系分不开。该校从1907年在唐山复校之初,即比照欧美高等工科学校条例,在全国率先将本科学制定为4年,并为师生建立了严格的教学、作业、实验和考试制度。到1910年又增添了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四年级本科学生必须撰写并通过毕业论文才能毕业。

57名院士的“院士摇篮”

唐山交大早期的校长多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官员和教育家,在这些校长的治理下,唐山交大逐步形成了以“五老”——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恒为核心的长期稳定的教授团。

校长罗忠忱一生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的结构专家林同炎,著名力学家林同骅、张维、刘恢先,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严恺、谭靖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姚桐斌等几代唐山交大的著名校友,均曾受教于他。

虽然唐山交大先后培养出57位院士,但名列“五老”之首、终生执教于此并两度担任校长的罗忠忱先生,却因为毕生专注教学,始终没能被评选为院士。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著书立说,他说:“我把所有东西都给学生了。”1972年1月8日,罗老病逝于唐山,终年92岁。

百年沧桑18次迁址、18次更名

e8efad34da40bb5029d1edd0f8a21181.jpg

1933年1月起,日军侵入冀东,处于最前线的唐山交大一度全校迁至上海,直到当年7月战事平静后才回到唐山。到1934年11月底,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冀东大片国土处于日伪铁蹄之下,唯有唐山交大的校园里仍飘扬着中国国旗。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于7月17日占领唐山交大校园。唐山交大开始一段筚路蓝缕、万里流亡的艰难旅程。

1946年8月底,归心似箭的唐山交大师生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唐山校园。这时,学校已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

迁入四川更名西南交大

62dce09a2ef9d924516e40358b80f190.jpg

1971年,为支援三线建设,时名唐山铁道学院的这所著名学府迁入四川,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而在历史上,唐山交大还为我国孕育了多所亲缘高校(研究院):
1926年,唐山交大在辽宁锦县建立分校,后独立成为东北大学。
1948年,唐山部分教授、专家帮助组建了解放军工程兵学院(现石家庄铁道大学)。
1950年3月,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在该校成立,后迁至北京,现已成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952年院系调整,唐山交大部分教授、专家支援组建中国科学院,建筑系、化学工程系调整到天津大学,矿冶系调整到新组建的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采矿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和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材料工程系调入北京铁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系电讯组调整到原哈尔滨铁道学院,土木系水利组调整到清华大学,并部分支援了河海大学。
1956年组建的唐山业余工学院(现唐山学院)、1958年组建的兰州分校(现兰州交大)、唐山矿冶学院(现河北联合大学)也都有唐山“老交大”的血统。

老交大归来
f823d1cc914fe93fbd258aee7561f234.jpg

如今,在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南交大犀浦校区,有一座设计独特、颇具欧式风格的穹形门,这就是犀浦校区南门。门楣的正面是毛泽东题写的校名,门楣的后面则题有“唐山铁路学堂”字样。

这是2004年4月15日,唐山市委、市政府特意为该校108年校庆捐建的。一所高校,两座城市;一座校门,两个校名——这在全国千余所高校中应该是绝无仅有的。

如今,在唐山建设南路南侧,唐山南湖生态城自然风景区东部,虽然经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严重破坏,唐山交大图书馆地基等遗迹仍依稀可见。而特殊的渊源也使得远在天府之国的西南交大仍同故土唐山始终休戚相关。1992年7月,西南交大在唐山设分校,依托唐山学院招收本科学生。2010年3月18日,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正式注册。而作为唐山市政府今年为全市群众办好十件实事之一,复建中国百年名校的西南交大唐山国际学院将在唐山交大原址附近开工建设。唐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唐山交通大学旧址无偿提供土地100亩,用于交大旧址复建与保护,作为“老交大”的永久性精神家园;同时在一路之隔的地震遗址公园东侧无偿提供200亩土地,无偿建设2万平方米教育教学用房,用于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和未来国际学院的办学。
“其实,老交大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唐山。”在2014年12月27日举办的唐山校友会上,西南交大副校长朱健梅深情地说。

       唐山交大优秀学子创造的100个全国第一
       世界上第一台中文打字机 周厚坤
  世界上最大的莫斯科纳地下展览厅 林同炎
  世界上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的体育馆 林同炎
  世界上最崎岖、地质最坚硬、地形最复杂的滇缅公路 李温平
  世界上最大跨度悬索桥 总设计师 张馥葵
  世界上第一座半面弧形的克拉巧起大桥 林同炎
  世界上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王家素
  世界上第一台公路-铁路联运地板平车 李芾
  世界上第一座倒挂式悬索桥 林同炎
  世界上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的波多黎各体育馆 林同炎
  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干法选煤厂 陈清如
  世界上记载种类最多、最完整的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 钱崇澍主编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 卢春房 张鲁新
  历史上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亚裔院士 林同炎
  历史上第一个以华人名字命名的科学奖“林同炎奖”
  历史上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华裔外籍院士 茅以升
  历史上唯一获得全美顾问工程师最高奖状的华裔 林同炎
  历史上第一位漂流长江的勇士 尧茂书
  历史上第一位中国人教授 罗忠忱
  历史上唯一被《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收录传记的华裔经济学家 刘大中
  历史上第一位被国际水利协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的中国水利学家 严恺
  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戴维逊奖”的中国数学家 侯振挺
  全美最大的利用太阳能建筑 马士孔尼会议中心 杨裕球
  亚洲第一座斜拉桥 光复桥 杨裕球
  南美最长的混凝土斜拉桥 张馥葵
  台湾同类最高建筑 建台大厦 杨裕球
  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今南洋理工大学) 李光前
  中国最年轻的桥梁设计大师 徐恭义
  中国设计大型水利工程最多的水利学家 冯寅
  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学毕业证书 张孝基的毕业证书
  中国投资最大、一次性建设最长的铁路 京九铁路 陈嘉珍
  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铁路 成昆铁路 胡惠泉
  中国最大吨位汽车起重机 张质文
  中国最大吨位铁路起重机 周志熬
  中国最大吨位龙门起重机 王金诺
  中国唯一直接参加朝鲜战争的高校 唐山交大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
  中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汪菊潜
  中国第一座高速公路大跨径悬索桥 虎门大桥 郑明珠
  中国第一座千米以上特大跨度桥梁工程-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凤懋润
  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 郑明珠
  中国第一公路铁路两用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总指挥周孟波
  中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力一
  中国第一个大学地理系 竺可桢先生创立
  中国第一个大学地质系 何杰先生创立
  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 北洋铁路学堂
  中国第一个商学院 杨杏佛先生创立
  中国第一个土木系 北洋铁路学堂土木系
  中国第一个矿冶系 唐山路矿学堂矿冶系
  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校友詹天佑 张鸿诰 徐士远
  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缅铁路 杜镇远
  中国第一位建筑师 庄俊
  中国第一位女工程师 朱颖卓
  中国第一位爆破学工程师 李温平
  中国第一位地铁工程师 施仲衡
  中国第一位海港工程师 邵福旿
  中国第一位土木工程教授 罗忠忱
  中国第一位留美矿冶工程及石油专家 胡博渊
  中国第一任矿冶局长胡博渊
  中国第一位采油厂厂长 秦同洛
  中国第一名火车女司机 田桂英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道——宝成铁路 杜庆萱
  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 杜庆萱
  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 段墉川
  中国第一辆高速列车 李芾
  中国第一个纳米材料实验室 葛昌纯
  中国第一辆万吨重载列车 孙翔
  中国第一条磁浮列车实验线 连级三
  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 周宏业
  中国第一长度双线隧道——大瑶山隧道 王梦恕
  中国第一地铁 北京地铁 施仲衡
  中国第一座重载铁路双线隧道 王梦恕
  中国第一台立式车床 周惠久
  中国第一台麻纺机 周惠久
  中国第一辆常导磁悬浮实验车 张昆仑
  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 《科学》月刊 杨杏佛
  中国第一架运输机 林同骅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海港 湛江商港刘峻峰
  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东方宾馆 余峻南
  中国第一座大型干船坞 谭真
  中国第一台电磁震动落沙机 潘启敬
  中国第一个建筑设计金牌奖 获得者佘俊南
  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 白天鹅宾馆 佘俊南
  中国第一块铝锭 邱竹贤
  中国第一座电解铝厂 邱竹贤
  中国第一低合金高强度钢 刘嘉禾
  中国第一炉不锈钢 王国钧
  中国第一个平炉热工制度 张春铭
  中国第一炉工业纯铁 王国钧
  中国第一套炉外真空精炼炉 杨昌乐
  中国第一块120门砷化镓门阵列电路 邹世昌
  中国第一批闪光全息光栅 邹世昌
  中国第一所土木建筑研究所 刘恢先
  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 竺可桢
  中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 刘恢先
  中国第一部用正规方法制作地图 方俊
  中国第一辆城市轻轨列车 池耀田
  中国第一部晶相图谱 周晨光
  中国第一部介绍汽车工程书籍 何乃民
  中国第一套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 徐寿彭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船模实验池 王公衡
  中国第一口油田 玉门油田 秦同洛
  中国第一个建筑师的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 庄俊创立
  中国第一个科学组织 中国科学社 杨杏佛等创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陈能宽 吴自良 姚桐斌为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中国第一颗氢弹 陈能宽 吴自良 姚桐斌为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陈能宽 吴自良 姚桐斌为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中国第一大油田 大庆油田 秦同洛(4位技术领导人之一)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