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的名字何以镌进唐山历史
tangshan 发表于:2017-12-18 15:4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357
走进唐山工业博物馆,会看到一尊唐廷枢的雕像立于展厅起始处,似乎在导引着唐山由煤矿带动,从一个小村庄逐渐发展壮大的历史;
了解唐山,发现赫赫有名的"开平煤矿""唐胥铁路""机车车辆厂""启新水泥厂"的起源无一不与"唐廷枢"这个名字相关;
还有人把唐山地名的由来与唐廷枢联系起来,有书云:唐山"初称为广东村,不过一荒村耳,有唐氏者,始发现此煤,后遂称为唐山";
唐廷枢究竟与唐山有着多深的渊源?他对于唐山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一位广东人的名字,为何如此深刻地留在唐山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中,其中又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试着穿越百余年历史,走近唐廷枢——
唐廷枢其人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汪敬虞先生所著的《唐廷枢研究》一书中评价:唐廷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洋行买办。这个人的一生,对19世纪中国买办阶级的发生、洋行的早期活动、买办资本的积累以及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的关系等方面,都提供了值得注意的问题。
那么,唐廷枢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作为买办的他为何会如此钟情实业,又为何会独独青睐唐山呢?我们先来看看唐廷枢其人:
1832年2月29日,唐廷枢出生于广东香山,父亲曾在香港当过外国人的听差。10岁时,唐廷枢进入香港的教会学校,并在此学习6年。他的同学之中就有中国的第一个美国大学毕业生、带领第一批幼童留学美国的容闳。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受过彻底的英华教育"的人。他学得一口好英语,"说起英语来,就像一个英国人。"还写过一本名为《英语集全》的书。16岁时受雇于香港一家拍卖行,当过职位很低的助手。
唐廷枢19岁任香港巡理厅翻译,之后的十几年中他先后在香港巡理厅、香港大审院、上海海关工作,同时经商并与国外洋行发生接触。
1863年,31岁的唐廷枢正式担任怡和洋行买办。怡和洋行成立于1832年7月,由英国人在广州创办,是最著名的老牌英资洋行,也是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也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唐廷枢在怡和洋行工作了10年,其间,除了为怡和洋行经理库款、收购丝茶、开展航运、在上海以外的通商口岸扩大洋行势力等经常业务外,还为他的老板投资当铺、经营地产、推销鸦片、运销大米食盐甚至染指内地矿产的开采,站在怡和的立场上代理怡和的一切生意。同时,唐廷枢的自营商业活动也在不断扩大。他与人合伙开设茶栈,以适应洋行收购茶叶的需要;并先后投资于上海三家钱庄,以周转他的商业活动。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他还开始在国外企业中附股。
1873年,41岁的唐廷枢脱离了怡和洋行,参加当时以李鸿章为后台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改组工作,担任轮船招商局总办。在唐廷枢一生的活动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标志着原来作为外国洋行得力工具的买办,这时成为洋务派官僚的有力助手了。
1876年,唐廷枢受李鸿章派遣勘测开平煤矿。开平煤矿是唐廷枢一生所经营的企业中历史最久的一个。这个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招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是在他的亲自主持之下进行的。这所煤矿为洋务派官僚提供了他们所汲汲以求的"海防用项",也为它的投资者每年提供了大量的股份收益。唐廷枢自己当然也得到了好处,因为唐氏家族就拥有最大数量的开平股份。
不仅如此,洋务派官僚企业对于唐廷枢这样"久贾而官"的人而言,不但提供了经济上的利益,而且准备了政治上的进身之阶。在唐廷枢进入招商局之前,他就已经取得了一个同知的头衔,以后,他的官衔随着他在洋务派官僚企业中的地位而上升,由同知升为道台,由唐丞一变而为唐道,甚至得到"堪备各国使臣"的保举。他的名声在洋务派官僚中间得到交口称誉。
从1876年开始,44岁的唐廷枢就与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耕耘不辍进行实业活动,直到1892年病逝。十几年间,他在唐山创建了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了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的兴起。
对此,唐山师范学院史法系教授、唐山市历史学会会长、唐山近代史研究专家闫永增博士曾做过专题研究,并发表过《唐廷枢与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的兴起》等文章,梳理了唐廷枢在唐山的活动脉络,总结了他对唐山的主要实业贡献:创建了我国较早的近代煤矿——开平煤矿;修筑了我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铁路工厂——唐胥铁路修理厂;兴办了我国最早的水泥工厂——唐山细棉土厂;并指出,所有这一切,初步架构了近代唐山工矿交通业体系的雏形,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唐山的开发。
唐廷枢与中国第一佳矿——开平煤矿
创办开平煤矿,是唐廷枢洋务实践的杰作,也是他在唐山开始实业活动的标志。1876年11月3日,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偕同英籍矿师马立师等人,亲赴开平,勘察煤铁矿务,并向李鸿章屡次条陈,从煤质、储藏量、生产成本、利润、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开平煤铁详加评析,得出了"采办应有把握"的结论。李鸿章大加赞赏,令唐廷枢赶紧设法筹办。1878年7月,开平矿务局在开平镇正式开局,唐廷枢担任该局总办。1885年,唐廷枢退出招商局,专注开平煤矿。唐廷枢任内开凿了两处矿井,一为唐山矿,它是于1879年2月在英籍矿师白内特的主持下,采取西方的矿井技术开凿的,1881年秋正式出煤;二是林西矿,1887年冬开始兴建,1889年开始出煤,1892年正式投产,也采用了西法开矿。这样,唐廷枢采用西方的建矿模式和技术,按一定的开发程序和开拓方式,创建了开平煤矿。它的建成,使我国的煤矿开采在凿井、开拓、掘进、采煤、通风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艺系统,在提升、排水、通风关键环节上实现了机器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开采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益闻录》曾盛赞开平煤矿"深大而坚牢,出煤之多,速而省工,诚中国第一佳矿也"。
不仅如此,唐廷枢还通过对开平煤矿的股份制经营,赢得了"中国有利之矿,仅开平煤矿耳"的盛誉。在官督商办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唐廷枢一直坚持"以官督之名,而行商办之实",企业资金完全来自于商股投资,结账分红按照"拟定每年结账一次,刊刻分送有股之人""即将每年所得利息……按股均分"。开平煤矿从出煤开始,煤产量一路直上,从1881年的不足2千吨到1892年的25万吨,产量增长了150倍。1887年,又开林西矿,1889年开始出煤,产量日增,表明开平煤矿从全局上看生产不断扩大。生产的扩大从另一侧面表明煤炭的旺销。由于产销两旺,矿局赢得了可观的利润。据统计,1882一1884年,矿局收人32万两,1885年和1886年分别获纯利7万两和15万两。1888—1892年,5年的利润总计达100万两之巨,平均每年利润达到20万两。其中,净利润总计接近50万两,平均每年近10万两,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官利总计达50多万两,平均每年10万多两。股东得到了丰厚的股息回报,开平煤矿也由此成为当时中国十几家官督商办煤矿企业中经营最有成效的一个。时人评论说:"年来禀请开矿者颇不乏人,独数开平煤矿办有成效。"
总之,不论是从西法开矿还是从有效经营方面讲,开平煤矿都不愧为"中国第一佳矿"的美誉,而唐廷枢正是这一佳矿的创办者和经营者。《捷报》对他称赞有加,认为"在中国的股份制公司中,不管是矿业还是其他企业,还没有一个中国经理能取得(像唐廷枢)这样的成就"。
唐廷枢与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
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是伴随着开平煤矿的创建而诞生的。唐廷枢办矿伊始,就强调铁路对于煤矿的重要意义。他在历次条陈中尖锐指出:"欲使开平之煤大行……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 "自筑铁路方可大见利益" "若有铁路运煤,便可多开一井"。他的结论是:"开煤必须筑铁路 ""煤矿铁路一齐开办"。基于这种办矿思想,唐廷枢在1876年筹办开平矿务局时,就主张修筑一条从开平到涧河的百里铁路,但因顽固势力的阻挠,铁路计划被迫搁浅。然而,唐廷枢终不灰心,于1877年向李鸿章提出了他修正后的铁路计划,即修筑唐山矿区至芦台的铁路,但这一计划又遭顽固势力的封杀。在这种情况下,唐廷枢被迫开拓水路运输。"开河一道,取名\'煤河’,由芦台向东北,直抵丰润属之胥各庄"。由于胥各庄至唐山矿区一段地势陡峻,不宜开河,唐廷枢于1880年10月向李鸿章建议修建轻便铁路,"由该庄(胥各庄)之东北筑快车路一条,直抵煤厂",这条"快车路",就是后来载誉中国铁路史的唐胥铁路。
1881年唐胥铁路修建完成,长9.7公里,采用国际标准轨距4英尺8英寸半(1.435米)。在使用轨距方面,唐廷枢曾一度处在矛盾状态,碍于财力紧张,他曾试图采用2英尺6英寸的窄轨距。但经过缜密思考、研讨论证,唐廷枢最终还是坚定地采纳了总工程师金达的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轨距,也由此掀开了中国铁路史的新篇章。此后,这一轨距长度,遂成为我国铁路轨距定制,沿用至今。
1886年,开平矿务局商董上书李鸿章,要求把铁路从胥各庄展筑至阎庄。李鸿章准奏,并成立了由伍廷芳任总理、唐廷枢任经理的开平铁路公司,随即收买唐胥铁路。从此,唐胥铁路脱离开平矿务局,实行路矿分营。唐阎铁路于1887年通车。不久,由海军衙门奏请清廷批准,修造阎庄到大沽的铁路,仍由开平铁路公司承建。接着续修津沽铁路,1888年津唐铁路全线贯通。开平铁路公司也改组为天津铁路公司(又称中国铁路公司)。1890年铁路向东延伸至古冶,连通林西矿。此后,铁路向东展筑至山海关乃至奉天皇姑屯,向西展筑至北京,这样,就建成了京奉铁路,而唐胥铁路则成为这一"巨大的铁路系统中的一段"。不难看出,这一巨大的铁路系统根基于唐胥铁路的发韧,根基于标准轨距的采用,根基于唐廷枢的远见卓识。
唐廷枢与中国第一个铁路工厂——唐胥铁路修理厂
1881年,在唐胥铁路开工建设之际,唐廷枢创办了唐胥铁路修理厂,这是我国最早的铁路工厂,今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修理厂建厂初期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这台机车在唐廷枢的主持下,由工程师金达同中国工人一道于1881年完成。英人白内特(时任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火箭号"蒸汽机车的前例,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但制造机车的中国工人,却在机车的两侧各镶上一条黄铜镌刻的飞龙,称之为"龙号"机车。"龙号"机车的建造,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同时,也凝结了唐廷枢的辛勤汗水。《捷报》如是说:"火箭"号火车头,"是直隶总督、矿局总办(指唐廷枢)和总工程师金达合作的产品,至于每人贡献多寡,则一言难尽"。
"龙号"机车的上轨运行,标志着在我国的铁路上开始了行驶机车的历史,与畜力运输相比,其运力陡增10倍。但顽固势力却连奏弹劾,攻击机车行驶"震动东陵","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不久,机车被勒令禁驶。又是唐廷枢力谋疏通筹划,并于1882年6月,邀请一批官吏乘坐由火车机车牵引的车辆,用以证明机车的效率、安全和可靠。之后,清政府默认了机车的行驶。
随着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修理厂厂地不敷应用,1884年,矿局在唐山西马路占地40多亩,把修理厂从胥各庄迁至唐山,并更名为唐山修车厂。厂内设机器厂、修车场、火车房、翻砂厂等,工人增至五六百名,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能力、规模粗备的近代铁路工厂。1886年,唐山修车厂被开平铁路公司收买,实行厂矿分营。1887年后,修车厂建起镐车楼、花车房、打铁房、补锅房、锯木场等场房,小型机床达到20多台,还添置蒸汽锤、元锯、压刨等设备,并开始使用蒸汽动力,使修车厂更具近代色彩。以后随着铁路的延伸,修车厂日益发展,1899年,在铁道南购地500亩,另建新厂,俗称南厂。1907年更名为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并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唯一能制造、修理各种机车、客车和货车的铁路工厂。
唐胥铁路修理厂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谱写了自己制造机车车辆的光辉篇章。如果说它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的摇篮,那么,唐廷枢就是这个摇篮的编织者。他的奠基之功,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熠熠生辉。
唐廷枢与中国第一个立窑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
中国第一个立窑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生产了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洋务运动后期,由于军事工业和民间工业发展较快,致使水泥需求量日增。而当时国内使用的水泥却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公家建筑,购用外来洋灰,每桶价至20元之巨"。为满足国内对水泥的需求,唐廷枢于1889年毅然创办了唐山细棉土厂,即唐山启新水泥厂的前身。
早在开办开平矿务时,唐廷枢就了解到唐山的灰石可用作制细棉土的原料这一情况,但对当时尚无起色的开平矿务局来说,无力拿出资金去支持这项事业,所以,唐廷枢暂时把这一建厂计划搁置起来。但他并没有放弃行动,这期间,他调查走访,深入研究,收取样品,反复实验,并请英国细棉土化学师施礼达炼验,"搜求讨论,十载于兹",直到80年代后半期开平矿务办有成效之时,他才终成夙愿。1889年12月,他把多年的调研结果及筹股设想向李鸿章作了汇报。李鸿章指派他筹办细棉土厂,并要求他"迅速妥议章程,克期开办,以资应用"。于是,唐廷枢开始了建厂的正式运作。
水泥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唐廷枢决定使用唐山的灰石和广东香山的泥土,因为二者"合炼制造细棉土为极佳,已无疑义"。在资本来源上,由军械局各局、开平矿务局和广东香山地主各出2万两白银。在成本核算和销售方面,所有石、泥、焦炭价值,均按成本实报实销;香山泥土的运输,由矿局赴香港的运煤船转至澳门,顺便捎回,船费从廉核算;细棉土厂按"生意办法"办事;造成的细棉土"先尽军械所官用,提取其盈余,再行发售民间销用"。该厂聘请英籍工程师芬奇主管技术工作,他是一位有能力的化学师。在他的主持下,工厂"制成了品质很好的水泥’,而且,在数量和成本方面也"都很令人满意",日产量近30吨,"如果经营得好,该厂可获30%的纯利,足以支付一切开销并能为股东分付10%的股息"。
1892年,唐廷枢逝世后,继任者张翼不学无术,无心经营,遂于1893年报歇停闭。1900年,时任开平矿务局总办的周学熙重办该厂,旋即八国联军侵华,细棉土厂为英国人骗占。1906年,周学熙把该厂从英国人手中赎回自办,改称唐山洋灰公司。1907年,正式定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唐廷枢在唐山的实业活动,启动了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发展的行程,使唐山在能源、建材、交通运输和机车车辆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为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体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同时,它也使昔日"烟户只十八家"的小荒村热闹起来,并由此扩展开来,极大地推动了唐山城市的兴起及其城市化的进程。可以说,唐廷枢是开发近代唐山的前驱先路,是光耀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历史的第一人。他的筚路开山之功,唐山将永远铭记。
在唐山近代工业史上写下光彩一页的不止唐廷枢一个人,还有李鸿章、伍廷芳、徐润等等,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和他们为唐山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功勋也被很多人淡忘了。唐山,这座百年工业重镇,穿越历史烟云走到今天,应该牢记这些"功臣",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提到这些历史名人就会想到唐山,就会想到唐山来看看。闫永增教授谈到,国内许多城市都有名人命名的街道,像北京的佟麟阁路、张自忠路,南昌的天佑路、阳明路,武汉的蔡锷路、黄兴路等。他建议,唐山也应该更多地开发利用这些名人的价值,让人们在缅怀他们的同时,也更加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