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鸟达人田志伟:十余年如一日打造候鸟 “诺亚方舟”
唐山信息港 发表于:2020-1-2 02:1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784
  今年51岁的田志伟是大清河盐场远近闻名的“护鸟王”,他10余年徒步巡线几十万公里,守护候鸟回家的路;在草泊深处搭建了几间平房,用爱心与坚持,打造了一处被动物保护专家称为候鸟“诺亚方舟”的大清河救助站。

  今年4月3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的“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评选中,因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突出贡献,田志伟荣获2018年度“斯巴鲁生态保护先进志愿者奖”。这是其第二次获此殊荣,他曾于2016年度荣获“斯巴鲁生态保护奖”。

  正是由于田志伟与志愿者们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大清河救助站成为全国闻名的爱鸟者之家。区域内捕杀鸟类现象逐年减少,栖息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迁徙鸟类从2004年可观测记录的215种,增加到现在的398种,越来越多南来北往的候鸟选择在这里停歇栖息。

  坚持不懈为候鸟打造“诺亚方舟”

  据悉,大清河盐场周边有片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候鸟迁徙区,是世界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靠站,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鸟类经此南下或北上,被鸟类专家形象地称为“候鸟驿站”。田志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坚持、信念与汗水,以一己之力,吸引、带动志愿者们为庞大数量的候鸟打造了一处“诺亚方舟”。

  田志伟从部队退伍后,曾在大清河盐场上班,开过推土机,自主创业养过鱼虾、包过冷库。2004年,他在当地救下了13只被投毒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从此与鸟结下不解之缘,开启了他研究和保护鸟类之路,从此不曾停歇。2010年,他为此特意办了停薪留职,花费2000元承包35亩地,专为候鸟建起大清河救助站。

  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完善与改进,这个救助站设有救助区、保育区、恢复区、野化区和宣教区5个区,田志伟还为迁徙过境的鸟修了一个方圆上百平方公里内唯一的淡水池,供其饮水。谈起救助的鸿雁、绿头鸭、银鸥、红隼、长耳鸮、苍鹰和草原雕们,田志伟如数家珍,更像是在聊自己的孩子,言语间充满着怜爱,让人感觉他对这些鸟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田志伟每日颠簸五六十公里,不间断地在岸边、林间、田野等人迹罕至的地方巡逻,救助候鸟“回家”,帮其恢复野性,观测候鸟迁徙,防止捕鸟行为发生。他不仅付出了许多精力与汗水,还每年花费14万元为这些野鸟购买食物。在田志伟的守护下,如今,这片净土已成为候鸟们的“诺亚方舟”。

  自学成为听得懂鸟语的土专家

  田志伟不是科班出身的鸟类医生,随着护鸟工作不断深入,他深感自己需要学习、摸索。他通过查看鸟类书籍,上网比对图案识别各种鸟;当心中有解不开的疑问时,他就想方设法联系专家;哪里有相关学术讲座、论坛,不管多远他都赶去参加。田志伟记了十几本厚厚的观测日志,认识和了解的鸟类由最初的几种增加到现在的700多种。如今,他听鸟叫随口就能说出一种候鸟的名字、外貌和习性,通过肉眼就能判断百米之外飞翔的是什么鸟。

  从鸟的体态和鸣叫声中快速而准确地判断伤情,熟练地给伤鸟喂药、缝合、接骨,根据不同的习性对鸟进行野化训练……如今,他已成为听得懂鸟语的土专家。据悉,他累计救助并放飞野生鸟3000余只,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就有300多只。他先后人工孵化出了黑翅长脚鹬、白额燕鸥、环颈鸻、反嘴鹬等7个种类的野生鸟1000余只。2018年,3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在这里经人工孵化破壳而出,这在全国属首例,现在它们已被放归自然。

  “以前每年鸟类繁殖季节,都会有村民捡拾鸟蛋,现在这样的情形几乎没有了。好多村民发现受伤的鸟儿,会主动送到我这儿。”田志伟说。在他的感染下,当地的一些农民、工人、学生纷纷加入到护鸟志愿者团队中。乐亭县林业局依托这支护鸟团队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协助建立起了区域专属的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大清河救助站还与科研机构合作,为他们救助的候鸟佩戴了GPS定位器,为以后的研究和保护种群提供宝贵数据。

  此外,有感于他的专业与用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在田志伟的候鸟巡视区域建立了观测点,和他联手做鸟类科研项目;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来到这里,和他共同探讨鸟类保护之道;全国一些知名的珍稀鸟类保护组织提供爱心基金、捐款捐物,并专门邀请他参加培训交流;多个国家的鸟类保护组织也纷纷伸出援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