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大山深处的慈善家刘文福:心甘情愿做起山沟里的“孺子牛”
唐山信息港 发表于:2020-6-3 20:26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4099
a9ee4f17e7e317b93fcb7859fda1ef36.png
    他是一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却将一身中山装的行头穿了几十年,全身上下的衣服加起来不足400元。
  他是大山沟里的慈善家,皮肤黝黑、弓腰驼背,是家里人眼中最“抠门儿”的老头子,却为慈善慷慨解囊8200多万家财。
  他是年近七旬的老人,身患股骨头、帕金森、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却顶住压力,放下企业的一切事务,凡事亲力亲为,心甘情愿做起落后山村的掌舵人、“孺子牛”。
  这样的刘文福,完全颠覆着常人对有所成就的民营企业家的固有印象。
  在唐山市迁西县北部山区,“刘文福”这三个字便意味着“一言九鼎”。他生活异常简朴,却将爱国拥军、敬老爱老、扶贫济困、助教兴学、抗击疫情等慈善公益事业融入到骨血里;他奔波劳碌、艰苦创业一生,却不甘享受天伦,年近七旬依然怀揣赤子心,发挥余热,将改变落后山村的担子挑于肩头,出钱出力,苦干实干,只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却在不经意间诠释着:永葆勤俭、低调做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真谛。 穷则独善其身

  面庞黝黑,衣着简朴,话语朴实、笑容憨厚、略带疲态……初见刘文福老人,很难从这个“土里土气”的小老头儿身上,读懂他的身价和满身光环。
  从穷苦出身到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从买断濒临倒闭的小铁选厂到将它打造成为地方一流的民营矿山企业,从一个穿不上棉衣的孩童到一个将慈善视为己任和习惯的慈善家,从民营企业董事长到落后山村的带头人……这样一个有着丰富过往,且跌宕起伏人生阅历的老人,让人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1b76cac5388f844115383cc362ba38eb.png
  正在全面装修的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村委会忙碌且略带嘈杂。没有像样的办公室,采访便在村委会唯一一处未在装修的简陋房间进行。刘文福老人将有些疲倦的身体陷入椅子里,话题一旦打开,便神采奕奕,直切主题。他的故事便像一本厚重的书,内容丰厚,耐人寻味,催人奋进,亦向上向善。
  1953年生人的刘文福,是土生土长的铁门关村人。兄弟姊妹十人,他排行老二。全家十几口人,仅父亲一个劳动力,儿时的贫困不言而喻。
  为了给父亲帮忙,仅仅上了三年多的学,十三岁开始,刘文福便在生产队当起了“放牛娃”。“那时候穷啊!缺衣少穿,小雪时令还光溜儿着腿儿。放夜牛时,就套上一件大人的绒衣,蹲坐在土包上,将衣服盖过腿,一候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十七八岁,刘文福才知道穿上袜子是怎样一种感觉。
a27f46aed0a4610397856713d09500f8.png
   “人穷,但不能穷志气!做人就要刚气。”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年少时的刘文福便有着较一般人更钢的意志和铁般的干劲儿。17岁那年,刘文福白天要出工挣工分,一早四五点或晚上顶着月亮还要上山砍柴,在一个冬天里,一连砍了一百多担柴,从此成为了乡亲们眼里的“刘铁人”。这也为刘文福日后无论是办企业,做公益,还是奉献家乡、建设家乡所秉承的“铁人精神”埋下了伏笔。
  “做人啊,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累。”这是刘文福的生活哲学,只要认定的事情,即使再苦再难,也要持之以恒,永不服输地干下去。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浪潮风起云涌。善于抓住时机、敢闯敢干、头脑又灵光的刘文福,卖过电器,倒过粮食、卖过牛羊……经历过失败,也初尝了赚钱的滋味。但不管赚与赔,不管逆境与顺境,刘文福总是秉承着“宁可吃亏,不失人品,宁失钱财,不失诚信”的做事风格,在30多岁时的生意场上,便积攒起了“说话算数,一言九鼎”的诚信品牌,令人信服,受人敬佩。
  1997年,迁西县滦阳乡铁选厂由于连年亏损,乡党委政府决定面向社会拍卖。45岁的刘文福看准时机,顶着巨大压力,借款二百万元,买断这家濒临倒闭的乡办铁选厂。在外人看来,没啥学历,又初涉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向精明的刘文福这次有些“傻”。然而,善于用人的刘文福多方求贤,“三顾茅庐”力邀铁选土专家,硬是从零学起……靠着诚信经营和科学办矿,最终将这一濒临倒闭的铁选厂发展成为了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连续10年纳税突破亿元的福珍全矿业有限公司。  刘文福做人、做事讲究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他习惯于严格要求自我,干任何事情总是做到规矩本分,顾全大局。“做企业就要做让社会尊重的企业,做人就要做本性善良,释放‘正能量’的人。”这是刘文福老人一直坚定的人生追求。
ea74ed9f8c8700aaac37b4975a996b72.png
  办企20年多年,刘文福始终坚持“两无三不欠”原则:在金融系统无欠贷欠息,在税务系统无不良记录;不欠员工和农民工工资,不欠与老百姓相关各种补偿款和矿石款,不欠所有客户的钱……“诚信”和坚决“不赚任何一分带血”的利润,刘文福的事业在磨砺中不断攀升。
  在生意场上,刘文福果敢、坚韧不拔;而于骨子里,刘文福早早便深藏下了纯善的种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裕之后的刘文福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在刘文福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身家几许,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努力用手中的财富让这个社会更美好、更进步,让更多的人受到关怀。
   “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该施报于社会。”达则兼济天下

  作为农民出身的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在外人眼里,刘文福是迁西乃至唐山本地出了名的有钱人;可在亲戚眼里,他是着实“抠门儿”的老头子。一身中山装的行头一穿就是几十年,全身上下的衣服加起来不足400元,掉在桌子上哪怕一粒米,他也要捡起来,塞进嘴里……
  面对慈善公益,刘文福又是出了名的慷慨大方。30多年间,在别人或怀疑、或不解、或钦敬的目光中,刘文福将自己创办企业所积攒下的资金几乎全部用在了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拥军优属、报效国家、奉献人民、回报家乡上,迄今为止累计捐款捐物8200多万元。
    这是一个让人咋舌的数字,但刘文福有着自己的诠释:“我挣的每一分钱都要有尊严,花的每一分钱都要有价值。”
  今年5月14日,为帮助驻迁西武警部队修缮营房,刘文福又捐资3万元,这为刘文福的“善行簿”又增添了新的一笔。
  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是冀东革命老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地。儿时,刘文福便常听老军人讲述当年长城抗战的英雄事迹和“冀热辽拥军模范”吴凯素护理90多位八路军伤病员的传奇故事。刘文福的拥军情结,便源于内心深处的这些红色记忆。
  多年来,刘文福双拥活动的足迹遍布燕赵大地及十几个省市,扶助军属、慰问军营捐款捐物达1000多万元。他出资100万元,设立拥军优属专项基金,犹如及时雨一般给那些急需帮助的建国前老复员退伍军人、老伤残军人、老军烈属、家庭困难的现役军人送去了一片关切。他捐出20万元,成为第一个向河北省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捐款的个人,随后他又向市县两级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捐款各20万元……刘文福还千方百计给部队建设加油助力,为驻军和复员、退役军人解难题、办实事千余件。
7d554809d7dfaffc4553f24598ce3b04.png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唐山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刘文福第一时间捐助121万元,克服种种困难,48小时内昼夜联系商家,为奋战在武汉一线的人民子弟兵购买了足足22300箱、8卡车的方便面、饼干、牛奶、板栗粥、杏仁露。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硬是不畏风险,与车队历经两天两夜,跋涉1300多公里,将爱心物资及时送达武汉。
   2009年,刚刚历经金融危机的侵袭,资金异常紧张。当听说滦阳镇镇中危房危及25个村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业,刘文福顶住压力,以铁精粉作抵押,贷款201万元,为学校异址重建,也因此留下了“贷款可以还,教育不能等”的佳话。
   “扶人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花在教育上的每一分钱都值得。”在刘文福的慈善字典里,做善事就该是“雪中送炭”。“如果当时我退缩了,没有挺身而出做这件事,也许就会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捐资141万元建成迁西一中新校园里漂亮的文福教学楼;捐款58万元修建铁门关小学,捐款30万元兴建铁门关幼儿园;捐款101万元建设迁西县洒河桥镇镇中教学楼;为张家口崇礼区职校60名困难家庭孩子设立“寒门学子、梦圆冬奥”基金。……对于刘文福来说,这些花在教育上的钱就是花在了“刀刃”上。
  对于扶贫助困,刘文福总是用心良苦,更注重于扶智和“造血式”帮扶。
ed182f727c60df90e615a8951f86cdca.png
  2007年,刘文福捐资17万元帮扶前铺村建起百亩核桃园,如今年产核桃20多万斤,为村民年增收160余万元;2017年,刘文福赴千里到国家级贫困村保定市阜平县夏庄乡面盆村,捐款25万元,帮助村民建起了250亩红富士苹果园和映霜红雪桃果园;去年和今年,刘文福又亲赴千里,先后共为革命老区平山县孟庄镇六西岸村送去1.6万棵优质京东板栗树苗,帮助乡亲们建起了百亩板栗园……
  “不管穷与富,都要有人性,都要多行善事。多行善,走夜路都是亮的!”这是时常响彻于刘文福耳边的母亲的谆谆叮嘱。
  无论是简朴的生活,还是慷慨的捐助,早已生发为刘文福老人自觉的心境,在他的内心深处,人生价值远是身价所无法衡量的。“多行善事、助人为乐是一种幸福;为党和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最有意义。”在刘文福内心深处,奉献慈善无关财富,只是本心深处最直接、最淳朴的表达,也是老人坚持要奋斗终身的事业。
   在唐山,刘文福的事迹一直被广为传唱。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山沟里的慈善家”,获评中国文明网“我身边的好人”、“中华十大信义人物”、“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全国“助人为乐好人”、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全国年度拥军人物、“河北省拥军模范”、 河北省“扶贫攻坚奉献奖”、河北省“助人为乐好人”等,先后获得各项荣誉130多项。
  无论是摸爬滚打的创业历程,还是乐善好施的频频善举,这些一连串光环的背后,都成为了年近七旬的刘文福老人生命最丰盈和最动人的一部分,愈发熠熠生辉。俯身甘做“孺子牛”

    传统意识强,乡土意识浓,家乡观念强……在刘文福的潜意识里,自己始终是一个农民,自己的事业也应该扎根在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上。
  迁西县铁门关村地处燕山深处,是长城脚下一个拥有五百余户、总人口1900多人的山村。一直以来,村容村貌破烂不堪,村集体甚至背负着几百万元的债务。2017年5月,刘文福放下企业的一切事务,回村当起了铁门关村书记、村主任,接手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村里经济比较困难,我想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刘文福毅然将企业转交给他人经营,从乡村街道到乡村田埂,从山坡到河套……说到做到,风里雨里,亲力亲为,撸起裤腿儿一脚泥……年近七旬的刘文福全身心投入到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上。
  2019年在生态环境深度治理过程中,刘文福带领铁门关村两委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民兵连民兵、志愿者昼夜奋战,连续五次获得满分的好成绩,在全县417个村参与的强村富民擂台赛活动中,荣获全县唯一的一等奖。而这背后,是刘文福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分昼夜的现场督战,期间他和老伴儿还亲自在工地现场给工人发烧饼、面包垫肚子,自己却总是错过吃饭的时间。
d069f33aab4a8100cbc3502e9d305845.png
  走在铁门关村干净整洁的吉祥街道上,光滑的板油路、花草、树木、鹅卵石,墙体文化、磨碾古迹……一年多的时间,满地垃圾、草垛的乡村街道早已焕发新颜。栗树、葡萄、猕猴桃、小菜园等家家户户的庭院经济初现规模。走在街道上,刘文福不经意地俯身捡起一枚烟头儿,攥进手心儿里。
  “我们村村貌变化真是翻天覆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分类垃圾桶,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人人都参与环境卫生的治理和维护。你看,大街小巷,院内院外,室内室外,村边路边河边山边都多干净,多整洁。”83岁的村民刘少青总是习惯于称呼刘文福为“铁书记”,也一直敬佩着这个苦出身,却干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的“铁人”。
  “百姓不富裕,说啥都没用!”刘文福内心一直笃定这样的道理。
  为带领村民致富,刘文福自掏腰包,在村里建起了一个15亩地的软枣猕猴桃龙成二号苗圃基地,日后为村民提供苗种,他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村委会北侧的山边和乱河滩,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一个一百多亩的生态园。刘文福还谋划着逐渐建立起板栗、核桃、养殖等三种合作社,吸收百姓入股,全民动员,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从中得到实惠。
fd6669a7cb1e0f6d84e907ed29a17dce.png
  目前,刘文福正带领着铁门关全村开展“美丽乡村”小村庄的靓质提升工作。刘文福老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能浓缩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乡村崭新景象。
   “我这一辈子要把善事做到底,要一辈子拥军优属。争取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进步到老。我还要以铁人的精神,治理和建设好这个村庄,通过我不懈的努力,把铁门关村打造成美丽乡村,让我们这个村庄真正富裕起来,让父老乡亲们满意。”这是刘文福老人一直秉承的誓言。
   在刘文福老人的期冀里,这是这辈子最值得珍藏且最无价的收获,更是自己的愿望所在。
来源:燕都融媒体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